发布日期:2025-04-14 06:31 点击次数:103
1917年,年仅14岁的郑洞国,在家人做主下,娶了大他八岁的邻乡姑娘覃腊娥。夫妻俩婚后感情很好,覃腊娥给郑洞国生了一女两子。
自郑洞国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后,夫妻俩是聚少离多,覃腊娥在家操持家务,照顾老人,让郑洞国没了后顾之忧。
1930年的一天,在国民党军第二师任团长的郑洞国,正在中原大战的前线,突然收到了家人发来的急电,说覃腊娥因得了伤寒,救治无效病死了。
听闻噩耗的郑洞国,好久缓不过劲来。在覃腊娥死后,时常有人向郑洞国介绍对象,但都被郑洞国婉拒了。
郑洞国和陈碧莲
1933年3月,长城抗战爆发,时任第二师(师长黄杰)第四旅旅长的郑洞国,随第二师开赴长城古北口战场。战后,郑洞国被派到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。
在南京受训期间,郑洞国有一次去医院看望友人肖忠贞时,认识了给姐夫送饭的陈碧莲(肖忠贞的夫人是陈碧莲的堂姐)。
郑洞国一眼就被当时只有17岁的陈碧莲给吸引了,在陈碧莲走后,主动向肖忠贞打问。郑洞国是国民党军官中有名的老实人,见这个老实人主动询问一个女孩的情况,肖忠贞心中了然了,他笑着向郑洞国保证,这段姻缘包在他身上了。
陈碧莲家境优越,她的父亲是陈鸿藻是民国时著名的律师,在几个大城市都开办了律所,陈碧莲从小就被父亲送到新式学校读书,会一口流利的外语,长相漂亮,落落大方。
肖忠贞夫妇去找陈鸿藻,说了郑洞国的情况。其实都不用肖忠贞夫妇说,当时长城抗战刚结束,郑洞国的名字,陈鸿藻是知晓的,他对这个未来女婿的人选是非常满意的。
陈碧莲这边,对郑洞国也是颇有好感,于是很快,两人便举办了婚礼。婚后,夫妻俩感情很好,郑洞国时常在外,但只要有时间,就回来陪伴妻子。郑洞国不喜应酬,无不良嗜好,也不纳姨太太,在蒋军的高级将领中,属于极为少见的,可以说陈碧莲嫁给郑洞国,是幸福的。
陈碧莲嫁给郑洞国后,一直没有生育,这也成为她的一个心病,郑洞国则很大度,表示他和覃腊娥的孩子,就是陈碧莲的孩子,这让陈碧莲非常感动。
1943年初,郑洞国被派到印度,担任新一军军长。没过多久,思念丈夫的陈碧莲也冒险乘坐飞机去见郑洞国,此事在当时的驻印军中还传为佳话。
长时间的夫唱妇随,让郑洞国根本不会想到他和陈碧莲的婚姻会走到头。事情的转变发生在1950年,郑洞国决定前往北京,去人民政府工作,就在郑洞国动身时,陈碧莲却拒绝前往,给出的理由是“水土不服”。
郑洞国到北京后,在傅作义任部长的水利部担任参事。工作闲暇之余,郑洞国写了几封信,劝说陈碧莲也到北京来,但都没有回信。
后来,陈碧莲的回信来了,里面的内容却是要求和郑洞国离婚,随信而来的还有离婚协议。郑洞国是个性格刚强的人,心中再有不解,再有难舍,还是咬牙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。
陈碧莲为何要和恩爱多年的郑洞国离婚?普遍的看法是她从小锦衣玉食,嫁给郑洞国时,郑洞国已经是国军旅长了,之后郑洞国的官职不断升迁,从军长、东北保安司令副长官一直坐到了东北“剿总”副总司令。因此,陈碧莲一直过着优绰的生活,在郑洞国投诚后,她的心里有了很大的落差,最终选择和相濡以沫多年,并未有过错的丈夫郑洞国离婚。
这个说法还是有道理的,因为在和郑洞国离婚后不久,陈碧莲就嫁给了一个陈姓商人。陈碧莲的这个选择让她后悔终身,婚后几年,陈姓商人病死,没有工作的陈碧莲,生活陷入困顿。
郑洞国和顾贤娟
郑洞国在和陈碧莲离婚三年后,经人介绍,娶了顾贤娟。顾贤娟是个杭州女子,性格温婉,嫁给郑洞国后,夫妻感情很好。
顾贤娟和前夫有一个女儿,郑洞国对其视若己出。婚后,陈碧莲生了一个女儿,郑洞国对这个女儿非常疼爱,取名郑安玉,比之前的孩子都要喜爱。
1972年,顾贤娟因病去世,郑洞国遭此打击,重病一场。1977年,对郑洞国更大的打击来了,他的女儿郑安玉在宿舍被人杀害。凶手是郑安玉工作的工厂的一个职工,他追求郑安玉未果后,又得知郑安玉正准备参加高考,他认为一旦郑安玉考上大学,自己就再也没有希望了,抱着“得不到就毁掉”的恶毒心态,他杀害了郑安玉。
虽然案子很快告破,凶手伏法,但郑洞国心中的伤痛却难以抚平。
晚年的陈碧莲在得知郑洞国丧偶后,萌生了复合的想法。郑洞国和陈碧莲结婚后,陈碧莲对覃腊娥所生的儿女一直不错,尽到了一个母亲的义务。所以对于郑洞国和陈碧莲的复合,郑洞国的儿女及孙女辈们,都是支持的,因为他们也清楚当年,郑洞国对陈碧莲是用情很深的。
面对儿子、儿媳甚至孙子的劝说,郑洞国一一拒绝,并对儿媳焦俊保说:“她来了,我一个月的工资只够她10天花费。”
焦俊保劝说:“她早就不是当年的大小姐了,你的工资不低,完全够花了。”
郑洞国当时对应的级别很高,工资是不低的,所以这其实这只是郑洞国的借口,陈碧莲和郑洞国离婚后,马上和陈姓商人结婚,这对骄傲的郑洞国而言,是莫大的侮辱,所以他怎么可能和陈碧莲再次复合呢?
晚年的郑洞国
郑洞国并不是个无情的人,在得知陈碧莲独自一人生活,孤苦无助后,郑洞国将情况向上级反映,在政协领导的关照和过问下,陈碧莲被安排到上海文史馆工作。
尽管两人没有复合,但其实还是互相关心彼此的,郑洞国不方便出面,便让儿女及孙辈们,有空就去上海看望陈碧莲,有时候带东西,有时候捎钱。
有一次,郑洞国的孙子郑建邦路过上海,看望了陈碧莲。陈碧莲做了一大锅红烧牛肉,非让郑建邦带给郑洞国,说:“你的祖父,以前最爱吃的,就是我做的红烧牛肉了。”说完,陈碧莲泣不成声。
1991年1月27日,郑洞国在北京病逝,享年88岁。郑洞国在临终前,非常的坦然,他对身边的家人说:“我戎马多年,对生死都看得很淡,你们不要为我难过,好好生活。” 在国民党众多的黄埔将领中,郑洞国和杜聿明是唯二的,在死后同时受到两岸追悼的。
郑洞国死后,赶来参加追悼会的陈碧莲表情凄然,她的眼泪在来的时候已经流干了。
晚年的陈碧莲,经常受到郑家人的照顾,她曾对郑建邦说过这样一番话:“我这辈子最值得留恋的时光,是与你们祖父20年的婚姻生活;这辈子犯下的最大的错误,就是当年不该与他离婚。”
2006年,陈碧莲在上海去世,她和郑洞国的爱恨,至此花上了句号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